中铁电气化局承建的西北地区首条智轨线路开通运营
西方人認識亞洲甚淺,卻要求亞洲人認識他們,實在有些雙標。
互補的地方:(我)對實作木工沒興趣|(她)喜歡做木工 相似的地方:原本沒涉略,會因為對方而想參與、精進 四、包容對方 繼續拿剛才的木工當例子,裡面提到了「微急需」的家具需要等待的情況。當爭執發生+各自闡述的記憶不同時,內心焦灼無解的困頓總讓兩人各自崩潰。
她很享受將物品從無到有的打造出來,如果能實用在我們的住處時,她更是成就感滿溢。」 互補的地方:(我)冷靜看待事物|(她)脾氣波動較大 相似的地方:意識到相處不是為了給對方情緒,願意冷靜下來 三、參與對方 伴侶喜歡自己動手做家具。要判斷兩人相處適不適合,除了個性與想法互補/相似的天然因素外,在不委屈求全、隱忍情緒的前提之下,願意微調自己原本的習慣,讓彼此在關係裡更舒適自在,這種相處而來的美好感受會為適合指數加分。對我來說就跟你認為的版本一樣正確。伴侶為我分享她的熱情與知識,甚至在問了連她都不懂的問題時,主動科普了知識,我們都因此覺得很充實。
雖然有時候一件微急需的家具會等(拖)很久,造成生活上的不便,但我很佩服她的興趣。不論互補或相似,共識很重要 有了共識之後,我試著狹隘地談及我與同性伴侶的相處方式。我覺得理論沒有那麼重要了。
1962年余先生取得博士學位,錢穆希望他回新亞任教,余先生這時還是有困難。但錢穆並沒有忽略余先生和校方的約定,他在校內的會議一再提及這件事。余先生是新亞書院第一屆校友。當時口頭約定,他要回新亞服務兩年。
他夾在港府、大學本部和新亞書院中間,飽受壓力。(關於錢穆一直期待余先生回校服務,可略見周言,《余英時傳》〔印刻,2021〕,頁217-219。
我這篇讀後感,投注在人事方面,主要是看看在受訪的紀錄中,余先生自己呈現了怎樣的身影。「我對從前浪漫的理想主義的想法打了折扣,走上現實主義的想法,知道現實不是那麼簡單了。研究歷史不是光靠理論,要知道人的複雜性。大概來說,本書的內容有三個類別:人事、學術、思想。
換句話說,對人性的瞭解深入了。詩的結尾是:「平生愧負名師教,欲著新書絹未裁」,研究寫作,過平淡的日子,是他性情所好,心之所嚮,是《談話錄》中清楚流露的態度。我的聽聞中,頗有能印證或幫助解讀《談話錄》的地方。到新亞書院任職,余英時盡了義務 余先生從1962年進入學術界職場後,1973至1975年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校長是他人生重要的一件事,從這段經驗,可以看出他的一些特質,這段經驗也對他往後的走向有很大影響。
)1973年,錢穆雖然早已從新亞退任,來台灣定居,但余先生終於回校服務,既實現了承諾,又任一校之長,可謂人生難得的美事。」(頁63) Photo Credit: 中央社 確立以中文發表學術論著意旨 余先生在香港還發生了一個重要改變:以中文發表學術論文
她說:「有種與樹木的集體感情連結,是我以前從沒見過的。記者針對城市綠地喪失一事聯繫埃及環境部的官員,但並無獲得回應。
」他描述了在曾經熟悉的街道上迷失方向的感覺。2011年,赫利奧波利斯遺產計劃(Heliopolis Heritage Initiative)成立,阿斯馬爾是其中一員。」 護樹人士取得了一些勝利,包括停止對市中心扎馬雷克(Zamalek)地區的公園「魚園」(Fish Garden)的商業重建。其他官員表示,更好的道路將改善交通,並承諾新的開發計劃將包括大型公園,並儘可能多種植植被。阿斯馬爾和赫利奧波利斯的居民為尼赫魯街(Nehru Street)兩旁的樹木編號,並以埃及著名人物的名字命名。里法特認為,隨著埃及公民社會的空間不斷縮小,保護社區已成為抗議的最終形式。
她說,就連附近農業部的苗圃也被夷平了。」 重建經濟大興土木,綠地古蹟浩劫 阿斯馬爾住在赫利奧波利斯(Heliopolis),赫利奧波利斯是開羅的老社區之一,一些開羅最重要的20世紀初期建築都在這裡。
」 在埃及準備舉辦聯合國氣候大會之際,護樹人士表示,綠色空間有助於降低開羅的嚴重污染,並降低城市地區夏季炎熱的氣溫。埃爾塞迪說,他提交的文件顯示,在包括赫利奧波利斯在內的任何道路施工計劃,事前都沒有進行環境研究。
里法特也看到了城市官員發起的一些都市改善,但她表示難以究責決策者。19世紀的遺產成為城市特色,護樹運動顯露階級差異 許多樹種和公共花園是埃及19世紀統治者的遺產。
在全市居民團體的支持下,環境律師艾哈邁德・埃爾塞迪(Ahmed Elseidi)正在埃及最高行政法院進行訴訟,希望能迫使政府重新種樹並保護開羅僅存的綠地。在以綠樹成蔭的廣場和別墅而聞名的馬迪(Maadi)地區,樹木愛好者協會(Tree Lovers Association)是開羅最古老的社區團體。五天後,警方拆除了居民掛上去的標示,阿斯馬爾收到了安全官員的警告。附近一座可追溯至20世紀初的公共花園被拆除,為了建新街道和國有加油站。
清理一條長滿榕樹、相思樹和棕櫚樹的大道,即是都更計劃的一環。文:Yi-ching Kuai 幾個月前,舒克里・阿斯馬爾(Choucri Asmar)下定決心不放棄希望,帶領一群居民在他所在的開羅社區,進行了「保護樹木和平抗議」。
他們引進的植物,包括紫色藍花楹和紅鳳仙花,都成為開羅街道的標誌。政府媒體宣布的一項計劃是在歷史中心建立一個公園,其中包括一個大型考古區。
工程事前無環評,環境律師提訴訟 莎拉・里法特(Sarah Rifaat)的住所,距離梅薩哈廣場(Mesaha Square)只要步行5分鐘,是高樓林立的吉薩(Giza)一處罕見綠樹成蔭的地方。人口密度世界最高,交通問題棘手 開羅約有2000萬人口,分佈在約64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從西部的吉薩金字塔跨過尼羅河,延伸到東部的新現代開發區,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。
40公頃,相當於73個足球場,而這還只是一個社區所失去的綠地。阿斯馬爾說,在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期間,赫利奧波利斯估計失去了近40公頃的綠地:「從那時起我們就停止計算了,但失去了更多。她點出開羅人滿為患的問題,城市人口每天都增長數千人。赫利奧波利斯的面積不超過首都的五分之一。
哈迪計劃向當局請願,允許她修剪和保護一棵在她任教大學外的百年無花果樹。她說,開羅人正在努力適應一個瞬息萬變的城市,許多公共空間已被佔用或商業化。
他說,法律要求政府對像這樣撕裂許多舊街區的高速公路建設,必須徵詢民意、評估環境影響。他補充,法律保護綠地,將樹木指定為公共財產。
阿斯馬爾說:「這就像一場對植物發動的戰爭。開羅大學植物學教授雷姆・哈迪(Rim Hamdy)表示,某些種類的樹木可能會從城市街道上消失。